3月27日,记者在通化市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,通化市创新探索,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,组建“通化市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”队伍,拓宽环境监管视野,增强公众环保参与意识,促进环保工作透明化与高效化,让生态环境更优、百姓生活更幸福。
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报名和多轮筛选,113名来自通化市各机关、学校,以及农民、自由职业等各行各业热爱环保事业的志愿者,成为“通化市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”队伍的首批成员。
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通化市生态环境局将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,对受聘的义务监督员进行业务和技术培训,培训内容包括环保相关法律法规、污染特性以及影像资料采集与留存等。义务监督员们将在空气质量方面,助力发现污染源,提升优良天数比例;在水生态保护上,紧盯污水偷排,巩固碧水成果;在土壤环境领域,参与风险源排查,监督面源污染治理;在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,协助完善分区管控,守护生态空间。
展开剩余47%同时,通过义务监督员们的带动,形成“人人都是环保卫士”的社会风尚,让环保理念融入生活,带动绿色消费、低碳出行,从源头减少污染,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,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,打造美好家园。
近年来,通化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,“蓝天保卫战”首创应对污染天气联动机制,秸秆禁烧管控、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;“碧水保卫战”成果突出,是全省唯一水环境质量持续正增长城市,消除重点流域劣V类水体和城市内河黑臭水体;“净土保卫战”通过开展污染成因排查、源头治理等工作,保障土壤安全;“青山和湿地保卫战”完成“绿盾行动”疑似生态破坏问题整改,森林覆盖率达66.6%。同时,《美丽通化建设实施方案(2024 - 2027)》稳步推进,各类监测站建成,空气质量自动站位置调整顺利,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序,群众满意度提升,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。
2024年,通化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,优良率97.8%。重点流域13个国考断面水体优良比例和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%。
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,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通化市制定《通化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细则(试行)》,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来源:彩练新闻
编辑:白姝
初审:霍晓丨复审:马喆丨终审:潘瑜
发布于:北京市